近日,特殊教育学院2023级美术学(艺术设计聋人方向)专业风景写生课汇报展览在尚志楼成功举办,此次展览展示了该班级学生在安徽省黟县写生实践课中的丰硕成果,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参观。
写生实践课是学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精心组织的重要教学环节。为让学生通过实地创作提升专业技能、感受不同地域文化魅力,学院领导在活动前进行了周密安排。除专业教师带队外,还配备手语教师,确保教学信息准确传达;召开行前动员与安全教育大会,强调安全的重要性;党总支、团总支组织听人志愿者护送学生至高铁站,为写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。
到达黟县后,学生们深入宏村、西递等古村落进行写生活动。这些地方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,粉墙黛瓦、马头墙错落有致,与山水田园风光相互映衬,构成绝美的景致,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。
在写生过程中,学生们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度。清晨,阳光洒在古村的石板路上,学生们便早早支起画架,准备捕捉每一处动人的景色。有的学生专注于描绘古老建筑的细节,从精美的木雕窗棂到斑驳的墙面纹理,都一丝不苟地刻画;有的则醉心于山水风光,用灵动的笔触展现远处山峦的起伏和近处溪流的潺潺。
专业教师和手语翻译教师们每天穿梭在村落之中,耐心指导每位同学的创作。在指导一位正在绘制西递村中徽派建筑景色的学生时,专业老师和手语指导老师共同与学生交流,引导学生观察建筑光影的变化:“你看,阳光照在墙面上,白墙灰瓦,可以加深色彩对比。”随后,老师亲自示范,展示如何用色彩表现出画面的层次感。对于在构图上遇到困难的学生,老师则会拿起纸笔,简单勾勒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,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画面布局的重要性。
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创作,学生们收获颇丰。此次写生实践,不仅巩固和提高了学生们的基础专业能力,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,还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、民俗文化、地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。同学们通过对绘画元素的采集、风景构图以及对建筑、树木、人物等物象的描绘,抒发了内心对美的感悟,审美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。
学生们对这次写生课感受颇深。一位学生用手语分享道:“以前在教室里学习绘画知识,总觉得有些抽象。这次来到黟县,亲眼看到这么美的风景,我才真正明白色彩和构图的魅力。每一次下笔,都是我和这片美景的对话,这种感觉太棒了!”还有学生表示:“在写生过程中,我遇到了很多困难,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。我们一起讨论、一起进步,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让我更有动力去创作。而且,我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深刻了,这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历史,我希望能通过我的画让更多人了解它们。”
展览现场,一幅幅作品生动地展现了黟县的独特魅力。这些作品风格各异,有的色彩鲜明,充满活力;有的笔触细腻,富有质感,每一幅都凝聚着学生们的心血和努力。此次汇报展览不仅是学生们学习成果的展示,更是学院教学实践的一次生动呈现。
学院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持续优化教学计划,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践教学机会,助力学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成长,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。
下面是一些同学的优秀作品:
于蔼洋《宏村印象》:
王媛《翠韵旧居》:
洪金艳《西递一隅》:
邓月《南屏》:
刘敬宇《西递小巷》:
于蔼洋《西递印象·春》:
王媛《宏村·镜水徽韵》:
发布时间
2025-05-13 19:18:57
文章阅读量